記者從海東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,截至7月29日,海東市優良天數為188天,優良率達92.2%,較去年同期上升2.4個百分點;PM_[2.5]濃度為26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7.1%;PM10濃度為5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5.7%。
據了解,近年來,海東市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與大數據深度融合,建設智慧環保監管、移動方艙監測、智慧門禁、高空瞭望等平臺,構建網格化監管體系,推動大氣污染治理從“治理”邁向“智理”,協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,以鞏固和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,以降低細顆粒物(PM_[2.5])濃度為主線,大力推動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減排。
海東市在原有1個國控點位、6個省控點位、2個風景名勝區點位的基礎上,新增建設1個大氣監測超級站、2個VOC組分站、6個交通站、11個微型站、25套揚塵在線監測設備,實現區域網格化監測監控。通過采取智慧分析研判、多元化智能溯源、大氣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監督性管理、裸土及道路揚塵協同治理、企業深度治理技術幫扶等五項精準管控措施,建立健全“監測分析-鎖源溯源-預警預報—決策支持—優化評估”閉環體系。同時,進一步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,依據西寧—海東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布局,強化聯防聯控措施及共同響應機制,有效應對區域重污染天氣,逐步實現區域大氣排放監管數據共享及聯防聯控。此外,遠近結合謀劃大氣污染防治路徑,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,扎實推進產業、能源、交通綠色低碳轉型,強化面源污染治理,加強源頭管控,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,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,實現環境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。
(來源:青海日報)